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欢迎来到中国古动物馆官网!
首页
场馆概况
古脊椎动物馆
人类演化馆
特展展厅
3D放映厅
达尔文实验站
机构及高级管理人员
馆徽(logo)
购票入口
参观指南
最新动态
头条新闻
媒体报道
科普活动
达尔文大讲堂
科普文章
古动物馆奇妙夜
小小讲解员
重点展品
展览策划
展览推荐
展览回顾
联系我们
模型制作
模型业务
雕塑业务
装架业务
3D复原业务
俱乐部
小达尔文俱乐部
远山探险俱乐部
志愿服务
活动报道
志愿者招募
历届志愿者名单
文创产品
出版物
留言版
展览推荐
展览回顾
联系我们
“博物馆日”举办“游龙归来”特展
发布时间: 2021-01-27 11:35
商品信息
在1959-1960年中国科学院与前苏联科学院联合组成的“中苏古生物考察队”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毛儿图地区下白垩统大水沟组采掘了一批标本。原巴克龙的第一个物种--戈壁原巴克龙(Probactrosaurus gobiensis)首次被发现,并由Rozhdestvensky于1966年研究命名,种名“戈壁”意为“发现自戈壁沙漠(Gobi desert)”,属名“原巴克龙”意为“巴克龙(Bactrosaurus)的直接祖先”。而后,1966年命名的阿拉善原巴克龙(P.alashanicus)被认为是戈壁原巴克龙的同物异名种;1997年命名的马鬃山原巴克龙(P. mazongshanensis)被认为并不应该归入原巴克龙属。1962年:前苏联科学院古生物所借走了这批未经修复的化石标本回苏研究,并答应研究后归还标本,原巴克龙下颌骨便是其中的一件。1966年:曾担任中苏古生物科考苏方队长的罗日斯特文斯基(Rozhdestvensky)将其研究定名为戈壁原巴克龙(Probactrosaurus gobiensis)。按当时中苏双方协议,化石标本研究完毕后归还中国科学院,后来两国关系一度紧张,苏方未能如期履行协议,导致该标本最终流失国际化石市场,不知去向。1996年:日本恐龙漫画家岡田信幸先生(Nobuyuki Okada)在一个国际化石市场偶然发现这件下颌骨,并购买下来.他在日本福井恐龙博物馆馆长东洋一 (Yoichi Azuma)和柴田正辉(Masateru Shibata)研究员的帮助下,考证化石的来源。2011年4月14日:经古脊椎所董枝明研究员、日本福井恐龙博物馆东洋一馆长和柴田正辉研究员的积极引荐、协调,并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大力协助下,岡田信幸先生同意将该标本无偿捐赠回给古脊椎所。至此,“流亡”海外半个世纪的原巴克龙下颌骨终于完璧归赵。这件戈壁原巴克龙下颌骨得以幸运地回归故里,首先要衷心感谢岡田信幸先生的捐赠善举,此外,古脊椎所董枝明研究员、日本福井恐龙博物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也为此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极大帮助和推动了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2011年5月18日是博物馆日,这件珍贵展品将在中国古动物馆闪亮登场。
上一个:
“大展宏兔”—兔年特......
下一个:
“走出高原”的披毛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