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欢迎来到中国古动物馆官网!
首页
场馆概况
古脊椎动物馆
人类演化馆
特展展厅
3D放映厅
达尔文实验站
机构及高级管理人员
馆徽(logo)
购票入口
参观指南
最新动态
头条新闻
媒体报道
科普活动
达尔文大讲堂
科普文章
古动物馆奇妙夜
小小讲解员
重点展品
展览策划
展览推荐
展览回顾
联系我们
模型制作
模型业务
雕塑业务
装架业务
3D复原业务
俱乐部
小达尔文俱乐部
远山探险俱乐部
志愿服务
活动报道
志愿者招募
历届志愿者名单
文创产品
出版物
留言版
历届志愿者名单
中国古动物馆翔兽特展
来源:
|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1-26
|
273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07年1月1日起,中国古动物馆推出“最早会飞的哺乳动物——翔兽特展”。该特展展示了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的一件几乎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该哺乳动物是世界上已知最早会飞的哺乳动物,也是迄今唯一与恐龙同时代的飞行哺乳动物。这是继翼龙和鸟类之后,哺乳动物首次飞向蓝天。
会飞的哺乳动物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我国科学家根据这件标本提出:至少在1亿多年前的侏罗纪,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就已经出现了。这一发现将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推前了至少7000万年,此前最早的记录是大约51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
新发现的化石被命名为远古翔兽,体长12—14厘米,体重约70克,大小与小型飞鼠相当。翔兽具有特化的牙齿结构,骨骼特征显示它是一类树栖动物。翔兽化石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保存精美的翼膜,并由四肢和尾巴支撑。这种动物的全身覆有毛发。虽然翔兽与现生的飞鼠、鼯鼠和袋鼯等滑翔动物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但在四肢伸长和具有翼膜等特征上却很相似。
与娇小的身体相比,翔兽的翼膜较大,很可能具有较强的滑翔能力。与现生滑翔动物一样,它也可能是夜间活动的,但不能像蝙蝠一样在空中捕捉猎物。
这一研究结果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与该所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和李传夔共同研究,文章发表在12月14日出版的美国《自然》(《Nature》)杂志上题为《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一滑翔的哺乳动物》的封面文章。
相关新闻
翔兽特展
上一篇:
全球最大视频大会展示......
下一篇:
“传递友谊,挑战自我......
活动报道
志愿者招募
历届志愿者名单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