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的国家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
欢迎来到中国古动物馆官网!
首页
场馆概况
古脊椎动物馆
人类演化馆
特展展厅
3D放映厅
达尔文实验站
机构及高级管理人员
馆徽(logo)
购票入口
参观指南
最新动态
头条新闻
媒体报道
科普活动
达尔文大讲堂
科普文章
古动物馆奇妙夜
小小讲解员
重点展品
展览策划
展览推荐
展览回顾
联系我们
模型制作
模型业务
雕塑业务
装架业务
3D复原业务
俱乐部
小达尔文俱乐部
远山探险俱乐部
志愿服务
活动报道
志愿者招募
历届志愿者名单
文创产品
出版物
留言版
达尔文大讲堂
科普文章
古动物馆奇妙夜
小小讲解员
古动物馆推出“史前鱼类的飞天登陆之谜”特展
来源:
|
作者:
佚名
|
发布时间:
2021-01-26
|
1922
次浏览
|
分享到:
浩瀚的海洋在历史的长河中开启了生命之门,并最终创造出绚丽多彩、光怪陆离的生命世界。在生命兴衰起起落落的众多剧目中,有一种鱼儿用生命的绝唱开启了一道新的生命风景线,它们在波涛云滚的海面上,破浪而起、掠过海空、逆舞飞扬,一振尾鳍,徜徉在在广阔无际的蓝天中,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兴义飞翼鱼”。
最近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报道了我国贵州兴义所发现的距今约2.4亿年前的“兴义飞翼鱼”(Potanichthys xingyiensis)化石,它代表了地球上最早的水上滑翔的脊椎动物证据。这次发现不仅具有重要的鱼类学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古生态学意义。在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地球上发生了地史时期最为惨烈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几乎90%到95%的海洋物种因此灭绝。根据陆生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科学家认为地球生态系统在晚三叠世才得以重建。然而,兴义飞翼鱼的发现表明了一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在中三叠世已形成。本次特展将为观众阐述兴义飞翼鱼与现代飞鱼的区别、兴义飞翼鱼与其它飞翼鱼化石的关联、以及飞鱼飞行的原理等科普知识。
相对于“飞天”,鱼儿的登陆行为发生得更早,这对于包含我们人类在内所依存的陆地生态系统更为重要。在3.7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基干四足动物中的一支登上陆地,衍生出最早的陆生脊椎动物,并最终演化为人类。做为探讨鱼类登陆的最关键类群,基干四足动物的演化一直是生物学以及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最近,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报道了中国发现的迄今最古老的基干四足动物——奇异东生鱼(Tungsenia paradoxa)。东生鱼的化石发现于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地层中,距今约4.09亿年,它的发现将四足动物支系的演化历史向前推进了1千万年。利用高精度X射线断层扫描和计算机三维虚拟重建技术复原的东生鱼的颅腔以及相关的神经、血管等结构,揭示了以东生鱼为代表的早期基干四足动物脑的基本形态,表明东生鱼的脑腔结构在保留大量原始肉鳍鱼类特征的同时,还兼具原始有颌类特征与典型陆生脊椎动物特征,其中甚至包括腺垂体结节部这种与后来的陆生脊椎动物离水生活相关的重要脑部特征。这些镶嵌式的奇特特征组合,对追溯四足动物祖先的演化历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表明四足动物支系在其早期演化中相对保守,直到泥盆纪中期才有了一次快速的分化,陆生脊椎动物的出现正是这次分化的结果。这次“鱼儿”的勇敢登陆,开启了璀璨的陆地脊椎动物的生命世界。
2013年1月1日起,中国古动物馆将推出最新特展——“史前鱼类的飞天登陆之谜”,我们将与您一起领略远古海洋“勇士”的风采。
上一篇:
古动物馆2012年国......
下一篇:
古动物馆2013年春......